躬身林木数十载 匠心耕耘筑未来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2日 16:07 浏览次数:

 张家勋,男,中国共产党员,1944年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从事植物科学研究50余年,是国家高级绿化工程师,著名植物分类学专家,被授予“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造林绿化奖章”“享受政府特殊贡献专家津贴”等殊荣。1962年,考入汝南园艺学校;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黄河管理委员会;1974年,调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其间成功引种珙桐(又名鸽子树)、抱朴香桂,被称为“中国珙桐之父”;1998年退休。

在“中国珙桐之父”张家勋的家里,摆放着几片稍硬、呈披针形且具有浓郁香气的树叶。张家勋告诉我们,这是从月桂中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抱朴香桂的树叶。

抱朴香桂属于樟科、月桂属,是从月桂中选育出来的抗寒品种,扦插成活率高,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现在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省有引种栽培。它的叶片香味浓烈,秋季后尤为明显,经分析后发现本品种叶片含有多种芳香物质,可做茶饮,具有醒脑、健胃的效果。

上世纪末,张家勋在郑州一家烟厂参观,偶然得知生产香烟所要用的香料价格颇高,我国每年都要动用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香料的原材料抱朴香桂在国外种植历史悠久,但是我国却一直没有发展。那时的他就萌生了一种想法:我要在国内种植抱朴香桂!

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张家勋在一次到欧洲考察途中从当地采集了抱朴香桂的种子和幼苗并带回国内。由此,他开始了自己研究、培育抱朴香桂的耕耘之路。

回忆起研究的历程,张家勋说:“我一开始注意到了月桂,但是月桂香料含量较低,开发价值小。之后偶然的一次机会接触到抱朴香桂,在经过检测后发现抱朴香桂的香料含量更高一些。”这个检测结果更加坚定了他研究的信心,于是张家勋埋头苦干,继续研究培育抱朴香桂。

张家勋研究抱朴香桂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国外采集到种子后,张家勋最初在黄河滩区种植培育了大量抱朴香桂的幼苗,但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原本生长繁育的五十多万株苗木只剩下了十万余株。“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把剩下的十几万株抱朴香桂抢救回来。”看着被糟蹋的苗木,张家勋十分痛心,迅速将剩余苗木转移到河南新郑的一块儿土地中。目前这些苗木依旧扎根在中原大地上,长势良好。

近两年,张家勋在拿到了抱朴香桂相关的知识产权证书后,开始着手准备开发抱朴香桂的相关工作。在他看来,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地问题。中原地区用地紧张,无法大规模种植抱朴香桂,而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张家勋便将目光锁定在新疆。在跑遍了喀什、阿克苏等地区,历经多次考察后,他最终决定在南疆发展抱朴香桂的相关项目。

“南疆不仅有大面积的土地可以种植苗子、建加工厂,而且当地气候适宜,冬天不受冻,可以满足抱朴香桂的生长条件。”张家勋说。

提及未来,张家勋打算以现存的十几万株抱朴香桂为支撑,依托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在南疆建立大型的种植场地,继续扩大抱朴香桂的种植面积。“希望这次能把这个项目做成,建一座香料加工厂。如果成功建立起加工厂后,发展规模会变得更大,提取的香料经济价值极高,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外汇,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大学生记者 刘源 刘瑞